张文大爷便将张远提及的游客反馈问题,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张武听完,眉头紧锁,下意识地挠了挠头,说道:“哥,这事儿可真够棘手的。就说这路,我每次开车进村都被颠得七荤八素,那些坐大巴来的游客,肯定更受不了。这路不修,咱村的发展可就被卡住了脖子。”
从张武家出来,张文大爷径直前往六爷爷家。六爷爷家的院子里,几株月季花正开得娇艳欲滴,微风拂过,淡雅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
六爷爷坐在门口一把老旧的藤椅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手里熟练地捣鼓着一个自制的鸟笼,细长的竹签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中灵活穿梭,仿佛在编织着岁月的故事。
张文大爷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微微欠身,和声说道:“六叔,麻烦您收拾一下,咱到村公所去,有大事要商量。”
六爷爷虽已年逾古稀,头发全白,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听闻此言,他放下手中的鸟笼,用手撑着藤椅扶手,缓缓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关节,感慨道:“唉,咱这村子要想发展,我这把老骨头也得出份力啊。文子,前面带路。”
紧接着,张文大爷又来到三爷爷家。三爷爷家的堂屋布置得古朴而典雅,墙上挂着几幅泛黄的字画,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一张老旧的方桌上,摆放着一本翻开的泛黄族谱,三爷爷正坐在桌前,戴着老花镜,对着族谱上密密麻麻的文字陷入沉思。张文大爷走进堂屋,说明了来意。
三爷爷合上族谱,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知道了,村子发展到这个阶段,肯定会遇到新的难题,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小远给起了个好头,咱们不能扯后腿,咱老祖宗留下的这片土地,可不能在咱们手里落后了。”
随后,张文大爷不辞辛劳,挨家挨户通知之前在剧情中出现的热心村民。他来到老李家门口,老李正蹲在地上,全神贯注地清洗着刚从灵泽湖捕捞回来的鱼,活蹦乱跳的鱼儿在水盆里溅起朵朵晶莹的水花。
老李瞧见张文大爷,连忙站起身来,用袖子擦了擦手上的水,热情地说道:“文哥,啥事儿啊?” 张文大爷说明情况后,老李一拍大腿,说道:“哎呀,这可不得了。灵泽湖的活动确实太单调了,得好好丰富一下。我在这湖上捕鱼这么多年,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了,到时候组织活动,我肯定能出不少力。”
在王大爷家,王大爷正坐在屋内,专注地雕琢着一块木头,木屑如雪般纷飞。张文大爷说明来意后,王大爷放下刻刀,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说道:“这手工艺品店的事儿,我举双手赞成。我这手艺不能就这么埋没了,得让更多人看到。不过现在学徒还没带出来,这确实是个问题。”
来到李奶奶家时,李奶奶坐在院子里,身边堆满了五彩斑斓的丝线和各式各样的编织工具,正熟练地编织着一个精致的竹篮。张文大爷说明情况后,李奶奶停下手中的动作,笑着说:“我就盼着能把这编织手艺传出去,教游客编篮子,肯定有意思。只是目前人手不够,要制作大量手工艺品有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