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章 十号工程(2 / 2)重燃造车航空1991首页

李阳用自信的语气道:“好,宋总,那我就大胆的提出我的建议了。我想咱们的歼十战斗机,其进气道可以再设计一种更为先进的无附面隔层进气道。这种进气道,不但可以大幅降低结构重量,而且还有较好的隐身性能,同时进气效率也达到很高,可以满足两马赫的飞行进气要求。”

听到李阳所说的无附面隔层进气道,宋总也非常的惊奇,他忍不住问道:“无附面隔层进气道?这要怎么设计?”

李阳知道现在宋总肯定是不知道DSI进气道的,因为这个进气道,洛马公司都还只是在概念研究的阶段,真正开始设计是在一九九四年,至于外界知道这种进气道就更晚了。

楚青同样是非常的好奇,因为李阳来的时候可没有给她提过这个。

李阳拿了纸笔,便开始飞快的画起设计草图来,几分钟的时间,歼十战斗机前机身部位的DSI进气道,就呈现在宋总他们眼前。

这个进气道也太奇怪了,在进气道中间鼓起一个大包,把附面隔层板什么的都取消掉了,这样真的能行吗?不会是这个年轻人异想天开的吧,大家都在想。

不过李阳还是非常认真的开始给宋总他们说明,这个进气道是如何工作的。

李阳自信地道:“这种无附面隔层进气道,我是从锥形流理论和乘波体原理这里发现的,超音速飞行的时候,锥形激波附着在压缩面的边缘,这种鼓包进气道的压缩曲面上存在较强的压力梯度,可以将大部分的机身附面层吹出进气道口外,所以不需要附面层隔道和吹除抽吸装置也可以获得比较高的进气效率。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总压恢复系数甚至优于三波系超音速进气道。”

宋总若有所思,因为李阳所说的,并非是胡说,而是有理论根据呀,只是这需要风洞试验才能够确定。

李阳接着道:“这个进气道呢,我想在歼十战斗机上面,采用唇缘前掠,包括与机身一体化的设计,这样不但可以兼顾进气道隐身性能,还带来了溢流量的增加。在凸起压缩面的设计上,要尽可能保证附面层,能够在凸起压缩面的沟谷处排出去。”

楚青也没有想到,李阳带来的这个设计,好像真的很不错啊,首先从外观上来说,就比现在歼十战斗机采用的进气道要好看了很多,现在的歼十战斗机上面有六根小棍子呢,看起来有点丑。

原来也曾经有过采用F16战斗机的那种固定式的进气道,但是那种进气道效果可不理想,难以满足高空高速的进气要求。

所以后来确定下来的方案,就是现在的进气道设计,副总师张俊道:“李阳同志,这个进气道,不会跟F16战斗机的进气道差不多吧,那样的话是很难满足高空高速进气要求的!”

李阳笑道:“当然不一样了,F16战斗机的皮托管式进气道,已经落后了,而这个进气道可不是皮托管式能够相比的,能不能行,吹吹风不就知道了吗?”

宋总刚才一直在思考,现在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不由得激动地道:“李阳同志,你这个设计真的绝了,我看可行性很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