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思索良久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朱允炆担心的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皇祖父莫不是真信了李暄那番朝堂奏对,觉得八股取士有问题,准备重用李暄?”
“绝对不可能!”黄子澄斩钉截铁地说:“上位怎么可能会听信那家伙的胡言乱语?”
朱允炆问:“那给他升官是为何?”
“额……这……”
黄子澄一时语塞,纠结了一会说:“陛下肯定有自己的考量,我们当臣子的不能妄加揣摩圣意,但是,我敢说无论如何,陛下绝对会站在殿下这一边!殿下乃长孙,大明的江山未来只能传给殿下!李暄将来若是执意要与殿下作对,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朱允炆脸色这才缓和些许。
……
与此同时。
紫禁城,御书房。
朱元璋刚刚从蒋瓛那得知了李暄被放出去后挎着一张逼脸,心里颇为不忿,年纪轻轻,脾气还挺大,瞧瞧你说的那都是些什么话!也就是咱能去崇祯朝,否则你早死几百回了!现在都给你升官了还想咋滴?真要咱亲自去请你出来才满意?
想起李暄的事情朱元璋是又气又无奈,忽然有点理解唐太宗李世民面对魏征时候的感受了。同为言官,本事和脾气都都挺大,还两袖清风,锦衣卫瞪着几百双眼睛也抓不住一点把柄。
朱元璋又看了眼系统的透明界面。
“提升国运即可延长在崇祯时代停留时间”这句话极为显眼。
朱元璋想,现在只能停留一炷香,除了和崇祯说几句话外什么都做不了,而崇祯那草包,虽说有进取之心,但一无所能,真就应了李暄昨日朝堂骂黄子澄,狠批朱允炆时候的那番话,那些个八股取士选出来的文官,别的能力都没有,但窝里横是一把好手,皇帝要是和他们走得近,光听信他们的谗言,三五年就能把天下给丢了。
这不全应在崇祯身上了?继位没多久就信了那些腐儒的邪,灭了宦官,废了商税,而且给人当枪使还不自知,说什么众正盈朝,朱元璋是真想一巴掌呼死那个不肖子孙,众正盈朝?众奸盈朝还差不多!
靠崇祯,朱元璋觉得哪怕是自己想出了好的办法,也没法很好的施行下去。
“李暄说的没错,科举之制是得改改,就是不知改了“八股取士”,咱大明的国运能否提升?若是能呆久一些,咱就能在崇祯朝做更多的事。”
……
竖日。
天刚蒙蒙亮,文武百官就已经候在了奉天殿外。
其中大部分官员的目光都放在已经换好了新官服的李暄身上。
除却黄子澄那帮人一脸不爽,检察院的御史们对李暄多是佩服至极。
“李小友蹇谔匪躬,直言不讳,真乃我等都察院御史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