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载沣时常满脸疲惫地来到宫中,摄政王与大臣们商议国事的时间越来越长,每一次出来,神色都愈发凝重。
载沣还会时不时把朕叫到跟前,教导朕身为皇帝该有的担当,尽管朕明白,这或许只是摄政王对往日皇家威严的最后坚守。
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却在筹备朕的生辰时,满心都是焦头烂额与无奈。
从1个月前开始,内务府呈上生辰庆典的初步方案,后来经过隆裕太后几经修改。
隆裕太后看着那多次修改只剩一些冲冲场面的奢华排面的流程方案,只觉得很有皇家排面虽比不上老佛爷在世时的寿辰庆典但如今形势也只能如此。
隆裕皇太后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声音疲惫地对摄政王载沣说:你也看看皇上的生辰单子及流程安排的怎么样?
摄政王载沣在接过单子细致看过后,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南方乱成那样,咱们的银子也不宽裕,这庆典得省着办 。”
载沣微微颔首,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
隆裕太后却对摄政王叹息的说道:这流程单子已经是应着南方闹革命已经改过两次的了,再节省就越发不成体统了。
若这皇家的脸面都没了,那朝堂众位臣公天下的百姓,只怕以为大清真是强弩之末了。不过摄政王所言也是道理。
于是,削减开支成了首要任务但也要求尽量保持皇家的排场极其威严。
原本计划从江南采办的珍稀贡品被取消,那些精美的苏绣、剔透的瓷器,通通被搁置。
宫内装饰也没有大量铺张,不再像以往那样用大量的丝绸和珠宝花木装点宫殿。
仅在太和殿等重要场所装饰了象征喜庆的红绸及一些常见的石林花景,可那红绸在冷风中飘动,显得格外单薄。
御膳房那边,御厨们本又拟好了一桌满汉全席,各种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载沣看着菜单,思忖片刻后,大笔一挥,划去了大半昂贵菜品,只留下几道能撑撑排面的菜品,其余膳食一如平常。
还特意嘱咐:“如今局势艰难,万不可再铺张浪费,皇上也能理解。”
歌舞表演,戏曲杂耍等节目不在另外大肆排练,只弄一些寻常的歌舞,杂耍,戏曲,能让皇帝过好这个生辰能够乐呵乐呵就是了。
可即便如此,还有袁世凯那边的压力。
袁世凯派亲信进宫传话,话里话外暗示和谈事宜要紧,朝廷不应在这种时候耗费过多精力与财力办庆典。
且前方军事艰难,军费不足,以求朝廷能够快速剥下钱粮。
隆裕太后气得脸色发白,却又不敢发作,只能暗自垂泪。
载沣则紧握着拳头,心中满是愤懑,却又深知无力与袁世凯抗衡。
为了保卫生辰宴的安定,摄政王载沣调来了禁卫军,可这些士兵士气低落,不少人私下里都在议论着革命的事。
载沣看着他们,心中满是担忧,生怕在这关键时候出什么乱子。
到了生辰当日,整个宫廷虽然装点了一番,表面喜气一堂,嫣笑艳艳。但处处透着压抑。
隆裕太后强颜欢笑,陪着朕坐在主位上,眼神却时不时飘向宫外,似乎在担忧着什么。
载沣站在一旁,时刻警惕着周围的一切,面对群臣的祝贺,也只是机械地点头回应。
这场生辰宴,在一片压抑与敷衍中进行着,每个人都知道,这盛世的余晖即将消逝,未来一片迷茫 。
凌霄(溥仪)身着明黄龙袍,端坐在太和殿那冰冷的龙椅之上,望着殿下群臣,心中却无半分身为帝王的自得, 心中却满是苦涩与惊惶。
今日是凌霄最后一个皇帝生辰,这看似繁华的庆典,却如暴风雨前的宁静,凌霄深知,如今辛亥革命的来临,生辰过后不到10日自己便要退位了。
可这紫禁城的红墙金瓦,在凌霄眼中却似一座华丽的牢笼。
三年前,凌霄(溥仪)被推上这皇位,那时的自己还不懂这“皇帝”二字背后沉重的含义。
可如今,不过三年,这天下已翻天覆地。
辛亥革命的烽火燃遍南方,诸省纷纷独立,那燎原之势,似要将这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彻底焚毁。
朝堂上众大臣恭亲行礼呼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殿下的朝拜声此起彼伏,可凌霄听着这声音里,再没有往日的忠诚与敬畏,更多的是敷衍与无奈。
凌霄看着眼前的一切,这奢华的宫殿、精美的宴席、谄媚的臣子,都如过眼云烟。
凌霄知道,这繁华不过是回光返照,自己的退位,不过是时间问题。
曾经,凌霄以为这皇位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与权力,登基成为皇帝之后,可以凭借自己前世所学改变大清,可如今才明白,它更像是一副沉重的枷锁。
凌霄无力改变这历史的洪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清王朝在风雨中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