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溥仪)登基成为皇帝后,身处这风云诡谲的宫廷,看着李莲英和小德张的争斗,凌霄的心中已有算计。
李莲英在宫中多年,贪污无数,势力盘根错节,已然成了自己皇权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必须得除。
而小德张,虽心思活络,但眼下深得隆裕太后信任,是自己可以拉拢的棋子。
就算日后退位,凌霄也有的是法子让小德张把这些钱财吐出来。
一日,溥仪宣小德张到养心殿。
待小德张跪地请安后,溥仪屏退左右,以稚子孩童状缓缓开口:“小德张,朕看你办事伶俐,忠心可嘉,这宫中朕不喜欢李莲英很久了,从前在王府就听说他中饱私囊,把持宫廷事务。”
“朕想整顿一番,德公公是皇额娘身旁听用的,德公公能帮朕吗?”
小德张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忙磕头道:“陛下主子圣明,奴才愿为陛下分忧。”
溥仪微微点头,继续说:“朕听闻德公公与李莲英素有嫌隙,这正是德公公的机会,若能助朕扳倒处理李连英,日后宫中无论是在皇额娘面前还是朕跟前,好处少不了德公公的。”
小德张本就想打压李连英,如今又有了小主子的这番话,虽说皇上还是稚子幼童,但这番话不似寻常。
虽说目前虽有皇太后在,保不齐日后在皇上面前先得了脸面,那自己在这宫中。
思及如此。随后,小德张暗中搜集李莲英贪污的证据,账本、证人,事无巨细。
小德张早已悄然的搜集李莲英的犯罪证据,准备给出致命一击。
而此时的李连英。
在暮色宫墙下李连英独自一人披头散发的来回踱步喃喃自语道,老佛爷一走,这紫禁城就像被抽去了脊梁骨,没了精气神儿。
想当年,老佛爷在的时候,李连英在这后宫谁不敬畏三分?我李莲英在老佛爷跟前鞍前马后,虽说旁人看着风光无限,可其中的艰辛又有谁能知晓。
那时候,我李连英是老佛爷身边最得力的人,大小事儿都经过自己的手,哪怕是王公大臣,见了自己也得客客气气的。
我李莲英,曾是这漩涡中心的弄潮儿。几十年来,我侍奉圣母皇太后,深得信任。
这后宫上下,谁见了自己不得恭恭敬敬喊声“李总管”?
自己苦心经营多年,人脉广布,大到宫廷庆典,小到各宫琐事,哪一处离得开李莲英的操持?
可那小德张,就像突然冒出来的刺儿,扎得自己好不难受。
那小德张仗着几分机灵,在隆裕太后面前卖乖讨好,手段狠辣又大胆。
为了揽权,不惜与自己针锋相对。小德张跟自己当年一样,年轻气盛,眼里透着一股子精明劲儿,在这后宫里到处钻营。
看着小德张在宫里上蹿下跳,拉拢人心,就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想当初,我李莲英也是凭借着自己的机灵劲儿,一步步走到老佛爷身边,成为这宫里说一不二的人物。
可如今,小德张就像当初的自己一样,踩着别人往上爬,而自己却成了被小德张踩在脚下的人。
这内务府分配年例,本是李莲英一手把控的事,小德张竟暗中使绊子,勾结几个管事太监篡改名单,把小德张的心腹安排在肥差上,生生分走自己一大半权力。
李莲英找小德张理论,小德张却皮笑肉不笑,话里话外都是对李莲英的挑衅。
此后,小德张更是变本加厉。在宫里散布谣言,说李莲英私吞贡品、克扣宫人们的月钱,弄得人心惶惶,不少人开始对李莲英有了怨言。
在隆裕太后跟前服侍期间,小德张看准时机,一边在隆裕太后面前哭诉李莲英的“恶行”,一边拼命表忠心,把自己塑造成一心为太后分忧的忠心奴才。
同时,小德张在隆裕太后面前有意无意地提及李莲英的奢靡生活,暗示李莲英贪污的嫌疑。
隆裕太后在小德张的离间下和在挑唆下,对李莲英愈发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