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联络当地的华侨同胞,在华人聚居的街区奔走呼喊,向他们讲述国内的黑暗现状,从清廷的腐朽专制,到百姓的水深火热,一桩桩、一件件,皆是血泪悲歌。
孙中山向华人华侨描绘革命成功后的美好愿景,一个民主自由、百姓安居乐业的新中国。
许多华侨感同身受,纷纷慷慨解囊,他们有的拿出辛苦积攒的积蓄,有的变卖家中物件,只为支持革命。
然而,仅凭檀香山一地的募捐,远远无法满足革命所需。
于是,孙中山又踏上前往美国的航船。在美国,孙文穿梭于各大城市,组织各类集会演讲。
在唐人街,孙文站在临时搭建的演讲台上,台下是众多翘首以盼的同胞。
孙文激情澎湃地诉说着革命的意义,展示国内起义的照片,讲述革命志士的英勇事迹,不少华侨当场落泪,当场就有不少人踊跃捐款。
孙中山还积极拜访当地的华人商会,与商会的领袖们促膝长谈,争取他们的支持。有的商会虽资金有限,但也竭尽全力,发动会员集资。
在伦敦,孙中山四处联系当地同情中国革命的友人,通过他们结识了一些有识之士。
孙中山向他们阐述中国革命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以及民主共和理念在全球的普适性。
部分外国友人被我的理念打动,他们虽无法亲身参与革命,但愿意在资金上提供援助,虽数额不算巨大,却也为革命添了一份助力。
每一笔筹集到的资金,都饱含着大家对革命的期望。
孙文深知责任重大,必须精打细算,将这些资金用在刀刃上,购置武器、训练士兵、宣传革命,为国内的下一次起义做足准备。
革命之路漫漫,筹集资金的过程也充满艰辛,但只要心中信念不倒,革命就永远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