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 还未进宫的熹妃(1 / 2)重生之我的奶茶帝国与智能革命首页

张静将钢笔轻轻搁在合同上,金属笔杆与大理石桌面相碰的清脆声响,引得对面正在煮茶的许琛抬头微笑。

“张总这字签得痛快,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许琛将白瓷茶盏推过来,氤氲茶香里映着他蕴着笑意的目光。

透过落地窗,能望见街上川流不息的车流,那些车辆,恰似影视圈里流动的资本与资源。

张静签了合同,便上了微博的船,搭上了河南卫视的线。

近一两月,河南卫视靠着《逐鹿演艺圈》这档综艺节目,收视率飙升。

之前在行业里只算二线卫视,如今也能与一线卫视拼一拼收视率了。

华谊靠着《逐鹿演艺圈》,宣传了自家艺人,宣传了已经上映的《金婚》,刚刚定档的《集结号》,即将筹拍的《鹿鼎记》。

而这一切的功臣,影视圈同行心知肚明,全是以微博为纽带,拉起的资源。

所以,微博虽然在互联网大厂里,面临腾讯、搜狐、网易、新浪的围剿,但在影视圈内,微博却依然是降维打击。

更何况,目前微博如今与明星、艺人绑定的越来越深。

微博的粉丝数,成为了一个明星火不火的佐证。

微博的热搜,成为了一个明星的商业价值。

且,如今微博成立了微博视频板块,又和河南卫视一起成立了亿佳影视,签约了邓超、赵丽影两人,显然是有深耕影视圈的苗头。

所以,即使没有投资的保证,张静也会半推半就的从了许琛。

但许琛懒得拉扯,直接开启狗大户模式,各种令张静怦然心动的条件哐哐砸下来,令她生不起半点反抗心理。

张静端起茶盏,目光扫过会议桌上摊开的《潜伏》剧本。

打印纸边角微卷,密密麻麻的批注像暗夜里蛰伏的密码。

她想起两个月前在南方台审片室,当《逐鹿演艺圈》收视率突破3%时,整个监控室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那是广告商疯狂追投的序曲。

“许总给的诚意,可比河南卫视给的合同多打两个零。”

她半开玩笑地揶揄,余光瞥见对面邓超正低头翻看剧本。

赵丽影坐在他身侧,新染的栗色卷发垂在浅灰西装上,像株刚移植到温室的海棠。

张静代入身份非常丝滑,她看了眼许琛一左一右不时插话助推的邓超、赵丽影,心思微动。

她和南方台合作《潜伏》时,南方台推荐了几位演员。

如今她与微博合作《潜伏》,且许琛带着自家签约艺人邓超、赵丽影,其中暗示,简直不要太明显。

她笑,“姜老师,你剧本改写不是把女主改成三个人,反派的戏份也分摊成了三个人,我觉得邓超、赵丽影应该可以适合其中的角色。”

话题自然转到《潜伏》选角。

张静买下《潜伏》改编权,找上导演姜伟时,他第一个反应是“不想拍”。

姜伟觉得自己不擅长古装剧和年代剧,所以有点不敢接。

不过张静对《潜伏》兴趣极大,坚持要他接拍,姜伟这才勉强答应。

而姜伟也把剧本改写的相当精彩,原着小说许多高光戏份都均匀的分摊了出来,使情节更加的紧张刺激。

姜伟目光顿时如聚光灯般打在邓超脸上,“小邓适合谢若林。”

姜伟的烟嗓像砂纸打磨过剧本,“那种表面油滑内里阴鸷的劲儿,得从骨头缝里渗出来。”

他突然模仿剧中人物佝偻起背,食指中指并拢作夹烟状,浑浊的眼白斜睨过来。

赵丽影下意识往后缩了缩,发梢扫过剧本,掀起的纸页间露出"穆晚秋"三个加粗黑体字。

邓超露出一抹苦笑,“我最近特别有时间,姜导开拍,随时到位。”

张静、姜伟知道邓超话里的意思是指他在《逐鹿演艺圈》与卞晓排练引发的插刀教事件被封杀的事。

自"插刀教"事件后,这位曾经的当红小生已有大半年没进组。

两人笑笑,没有接话。

许琛适时插话:“超儿最近在研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上周还找我聊方法派和表现派的融合。”

这话说得巧妙,既给邓超抬了轿子,又暗示其专业素养。

赵丽影见状连忙接茬:“超哥常教我怎么找人物动机呢。”

她声音清亮,带着河北口音的尾调微微上扬,倒与穆晚秋的北平闺秀设定有三分契合。

张静抿了口茶,普洱的陈香在舌尖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