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精心策划的“幽灵证词”投放行动,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连串深水炸弹,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演变成了一场席卷省城政商两界的巨大风暴。各方势力都被卷入其中,互相猜忌,暗流涌动,局势变得空前紧张和复杂。
那位收到匿名举报材料的省纪委“正直”处长,果然没有让林海源和李磊“失望”。他对张海涛这位迅速崛起、背景深厚的副市长早就心存疑虑,苦于一直抓不到实质性的把柄。这份虽然经过剪辑、但内容劲爆的“王志强口述”,无疑给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突破口。
他立刻将这份材料秘密上报,并申请成立专案组,对张海涛可能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进行初步核查。虽然更高层的领导(或许是钱振邦一派的势力)试图压制,但在林海源派系的暗中运作和其他派系的推波助澜下,调查还是悄无声息地启动了。
调查组的行动极其隐秘,他们没有直接接触张海涛,而是从外围入手,开始秘密调阅滨江文旅综合体项目的相关卷宗,约谈当年参与项目审批和建设的相关人员(当然,都是些级别不高、容易突破的小角色),搜集一切可能与张海涛有关的线索。
虽然调查进展缓慢,且阻力重重,但省纪委介入的消息,还是像一阵寒风,吹进了省城官场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那些与张海涛走得近的官员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刻意与他保持距离;而那些与他有过节或者立场不同的派系,则暗中幸灾乐祸,甚至开始悄悄收集“炮弹”,准备在关键时刻落井下石。
张海涛自然也感受到了这股逼人的寒意。他虽然不知道具体的调查内容,但那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让他寝食难安。他开始频繁地与钱振邦联系,寻求指示和庇护。同时,他也加强了对自身的防范,销毁了一些可能存在的“证据”,并开始暗中调查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他的目光,很快就锁定在了最近风头正劲、又与恒信集团关系密切的“外来者”——李磊身上。
李磊通过王德发和宋哲等人散布出去的、关于刘明和陈岩当年旧案的“内幕消息”,则在市里的退休老干部圈子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些老干部们虽然退居二线,但能量和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他们当年大多身居高位,亲身经历了那场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对刘明和陈岩的案子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也各自有着不同的立场和看法。
如今,“死而复生”的王志强(AI)竟然“亲口”指证刘明和陈岩当年存在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等问题,甚至暗示他们的死因并非官方公布的那样简单,这无疑触动了许多老干部的敏感神经。
一时间,各种关于当年旧案的讨论和猜测甚嚣尘上。有人坚信刘明是清白的,是被奸人所害,认为这份“录音”是伪造的,是有人想往刘明身上泼脏水;有人则对陈岩当年的“畏罪自杀”本就心存疑虑,觉得这份“录音”或许揭示了部分真相;还有人则将矛头指向了当年负责查办此案的林海源,怀疑他是否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这些议论虽然暂时还停留在私下层面,但其产生的能量却不容小觑。一些与刘明关系密切的老部下开始暗中串联,试图为刘明“翻案”;一些当年被陈岩打压过的官员则蠢蠢蠢欲动,想借机报复;而更高层的领导也开始关注此事,担心旧案重提会引发新的政治动荡。
整个省城的官场,因为这份“幽灵证词”,变得更加波诡云谲,暗流汹涌。
刘舒瑶在拿到那份“完整”的AI王志强“口述证词”后,彻底被复仇的火焰点燃了。虽然李磊一再“劝告”她要冷静、要从长计议,但她已经等不及了。她将那份录音视为讨伐张海涛、甚至为父“洗冤”的尚方宝剑,开始动用她父亲刘明留下的所有人脉资源,展开了她的“复仇”行动。
她首先找到的是几个当年与她父亲关系最铁、如今仍在位或有影响力的“叔伯”。她将录音放给他们听,声泪俱下地控诉张海涛等人的“罪行”,恳求他们出手相助,为父报仇。
那些“老家伙”们听了录音,自然也是震惊不已。但他们的反应却各不相同。有的人出于对刘明的旧情,或者本身就与张海涛派系有矛盾,表示愿意暗中支持刘舒瑶,提供一些帮助;有的人则老奸巨猾,不愿轻易站队,只是含糊其辞地表示会“关注此事”;还有的人,则可能早就被钱振邦或陈启明收买,表面上安抚刘舒瑶,暗地里却把消息捅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