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2章 新框架(九)(1 / 1)回大秦,请叫我龙哥首页

龙森在讲述完秦王朝的问题后,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给大家留出一些思考的时间。然后,他接着说道:“然而,与秦王朝相比,六国旧势力的情况则更为糟糕。这些人原本就是六国的贵族和士族,他们长期以来对自己统治下的百姓进行残酷压榨,早已引起了百姓的极度厌恶。如今,他们竟然还妄图裹挟百姓一同起义,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无法得到百姓的真正支持。”

龙森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众人心中的迷雾。他继续分析道:“不仅如此,六国旧势力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这使得他们难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在面对秦王朝这样强大的敌人时,他们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就拿现在的张楚来说,当它受到秦王朝的攻击时,六国旧势力中有谁会真正去救援呢?他们都想着坐收渔利,这与当年六国对抗秦国时的老路又有什么区别呢?”

龙森的分析深入浅出,让在场的众人都不禁点头称是。他的话语就像一道明亮的光,照亮了众人心中原本黑暗的角落,让他们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至于张楚,”龙森稍稍沉思了片刻,似乎在脑海中迅速整理着思路,然后他下定决心要增强众人的信心,于是他用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说道:“陈胜和吴广这两个人,他们出身平凡,毫无执政和军事指挥方面的经验可言。然而,如今他们的势力却如野火燎原一般迅速膨胀,其规模早已远远超出了他们自身的能力范围。可以说,他们已经失去了对张楚的实际控制权。”

龙森顿了顿,继续说道:“张楚在如此迅猛的扩张过程中,并没有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系。这导致他们基本上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毫无组织纪律可言。这样的队伍,或许在打顺风仗时还能勉强维持,但一旦遭遇哪怕一次小小的失败,他们必然会像受惊的鸟兽一样四散奔逃,整个队伍在短期内就会土崩瓦解。”

说到这里,龙森稍稍加重了语气:“不仅如此,陈胜还有一个极其严重的失误,那就是他过早地称王。这一举动,无疑是将秦王朝的所有力量都吸引到了他们身上,让他们成为了众矢之的。”

最后,龙森总结道:“所以,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在这里大胆地做一个预测,不出三个月,陈胜吴广必定会遭遇惨败,他们的势力也必将崩溃瓦解。”

众人听到龙森这番话,都惊讶得目瞪口呆。毕竟,张楚现在可是拥有百万雄师,如此强大的兵力,龙森竟然断言他们三个月内必定失败,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龙森接着说道:“刘邦和项梁虽然都可算得上是人中豪杰,但他们却都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们都极度依赖士族的支持,自身并没有稳固的根据地,而且对地方治理也不够重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我们能够想办法切断士族对他们的支持,那么他们就如同失去根基的浮萍一般,难以立足。毕竟,他们的钱粮物资主要来源于士族的支持,一旦失去这一途径,他们的战争资源将无从获取。而战争,归根结底打的就是钱粮和人员啊!”

龙森的话让众人都陷入了沉思,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然而,龙森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如果他们能够迅速击败秦王朝,导致秦王朝土崩瓦解,天下大乱,那么他们或许还有一线成事的机会。”

听到这里,众人的心情变得有些复杂。一方面,他们为刘邦和项梁可能面临的困境感到庆幸;另一方面,他们也不禁开始憧憬起未来城在这天下大乱之后的作为。

龙森面色凝重地用手轻轻敲了敲桌子,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音仿佛是一道警钟,将众人从各自的思绪中唤醒。他环视了一圈,看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便继续说道:

“就目前我们所拥有的力量而言,与其他势力相比,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然而,更为严峻的是,我们自身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他顿了顿,语气略微加重,“首先,我们的扩张速度过快,导致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数量都无法跟上这种快速发展的节奏。这就好比一辆飞驰的列车,没有足够强大的引擎和稳固的轨道,随时都可能脱轨翻车。”

接着,他指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其次,人员整合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新加入的成员以及俘虏过来的人员,他们的思想尚未统一,没有真正融入到我们的未来城之中。这就如同散沙一般,难以凝聚成强大的力量。”

龙森的眉头微微皱起,“再者,我们的战争潜力严重不足。粮食储备匮乏,仅仅能够勉强满足非战时的需求,远远无法支撑一场持久的战争。而且,我们的武器生产力也相当有限,士兵的数量更是远远不足以应对大规模的战斗。”

最后,他强调道,“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管理体系尚未理顺,我们对控制区域的掌控还不够牢固,这就如同一个根基不稳的大厦,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摇摇欲坠。”

在详细阐述完这些问题后,龙森稍稍停顿了一下,让大家有时间消化他所说的话。待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完全集中在他身上时,他才缓缓地说出了当前的工作思路:

“因此,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猥琐发展,低调行事。我们要像乌龟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同时,我们要苦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和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此外,还要广积粮,积极储备粮食等战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缓称王,不急于显露锋芒,避免成为众矢之的。最后,我们必须扎紧篱笆墙,巩固我们的控制区域,确保我们的根基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