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戴上老花镜,仔细查看图纸,眉头越皱越紧:"这个...制导系统,是什么原理?我从未见过。"
"红外导引,"李明远解释道,
"火箭头部安装了一个简化版的红外探测器,能锁定飞机发动机排气管产生的热源。发射前,操作员只需将目标纳入瞄准具视野,系统会自动捕获热源特征。发射后,火箭会自主追踪目标,即使目标进行规避机动,也能保持70%以上的命中率。"
"70%?"王老震惊地抬起头
李明远微微一笑:"关键在于半主动追踪技术。传统防空炮需要预判目标位置,而"飞龙-1"则是追着目标的屁股跑,这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拦截思路。"
王老又看向火箭弹本体的设计:"这弹头...只有4公斤?能造成有效杀伤吗?"
"高爆破片弹头,配合近炸引信,"李明远指着设计细节,
"不需要直接命中目标,只要在飞机5米范围内引爆,高速破片就能撕裂飞机薄弱部位,尤其是油箱和液压系统。一枚弹药重创一架飞机的可能性超过50%,击落可能性约35%。"
随着解释的深入,王老的表情从怀疑逐渐变为惊叹:"发射装置设计得如此简洁...这真是个天才的构思!普通士兵真的能操作吗?"
"只需三天训练,"李明远自信地回答,"整个操作流程简化为四步:开机,瞄准,锁定,发射。发射管采用一次性设计,发射后丢弃,减轻士兵负担。每个防空班配备六具发射装置和十二枚火箭弹,足以应对中等规模的空袭。"
王老摘下眼镜,久久无言。
李明远摇摇头:"时间紧迫,我需要机械车间全力配合,三天内必须完成样品装配,五天内进行靶场测试。"
"我立刻安排。"王老坚定地说。
当李明远和技术团队埋头研发新武器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战场局势却急转直下。
……
研究所会议室内,赵部长面色凝重地展示着最新情报:
"根据前线报告,星条国空军已经大幅扩大轰炸范围,不再限于白头山境内目标,开始轰炸靠近我国边境的区域。昨天,有三架B-29轰炸机突破警戒线,投弹位置距离我边境仅10公里。"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这是明显的挑衅!"一位军方代表愤怒地说。
赵部长继续道:"更麻烦的是,我们侦察到星条国正在边境地区部署更多的战术蘑菇弹发射装置。情报显示,他们已将至少12枚蘑菇弹前置部署,射程覆盖我国边境重要城市和军事基地。"
"他们疯了吗?"有人低声咒骂。
"不,他们很清醒,"赵部长语气沉重,"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和恐吓,想逼我们在白头山问题上保持中立。但高层已经决定,绝不会屈服于这种核讹诈。"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战争的阴云正在迅速逼近。
"最新决定,"赵部长打破沉默,
"原驻守东南边境的精锐部队将紧急北调,增强边境防御力量。其中包括..."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强调接下来内容的重要性,"李云龙指挥的那个军,全军公认的王牌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