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6章 又见联姻(2 / 2)复山河首页

这些人李牧都见过,其中绝不包括眼前这位。

“拜见牧堂兄!”

青年男子当即躬身见礼。

“总督大人,这位是?”

李牧一脸疑惑的问道。

蹦出一位同辈的旁系远亲,他不觉得奇怪。可人是舞阳侯亲自带来引荐,那就不一样啦!

“哈哈……”

“这是老夫的嫡长子。

最近太后心血来潮,当了一回媒人,让犬子同你叔父的嫡长女定了亲,叫你一声堂兄不过分吧!”

舞阳侯笑呵呵的回答道。

作为后面加入的,想要迅速融入勋贵集团,最简单的操作就是政治联姻。

唯一的问题在于,几大顶尖勋贵这么抱团,皇帝是否答应。

毕竟,现在的勋贵集团,同几年前的勋贵集团,手中掌握的权力和政治资源,完全不再一个档次上。

考虑到媒人的特殊身份,李牧很快把这些忧虑抛之脑后。

涉及到两家顶尖勋贵,没有永宁帝的默许,太后就算有心牵红线,也很难成功。

目的非常简单,向外界释放政治信号,皇帝是信任勋贵的。

平叛战争进入关键时刻,站在永宁帝的立场上,绝不允许出现乱子。

此时释放政治讯号,有利于接下来的平叛。

“哦!”

“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不能的!”

李牧笑着回应道。

在这个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长辈们谈好了,那么亲事就算定下啦。

堂妹的婚事,有镇远侯夫妇张罗,轮不到李牧操心。

舞阳侯带着长子过来见他,只是通知结果,可不是询问他的意见。

“既然是自家人,那么犬子就交给你带了。

原本我还想让他慢慢成长,可是军功太过难得。错过这次机会,再想获得军功就难了。

他没有上过战场,你多担待一些,让他跟在身边学着点儿,顺便蹭点儿军功。

勋贵子弟皮实抗揍,若是他不听话,你尽管揍便是,不用给我面子。”

舞阳侯坦言道。

军功分配问题,这是事先谈好的交易,按照约定进行即可。

只是当时没说要他负责带“徒弟”,不过既然舞阳侯这位老上司亲自开了口,李牧自然要应承下来。

“此事简单,帅营中有我的三位堂弟任职,贤弟如果愿意过来,那就跟着一起吧!”

李牧当即给出了安排方案。

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

能够学到多少知识,全靠自己的天赋。

相比老牌勋贵家族,在军事经验积累上,舞阳侯府才刚刚起步。

仅凭市面上广为流通的兵书,没有天纵之才的话,很难培养出一名优秀将领。

“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对了,最近你在家中休息,可能没注意到,蜀地局势已经非常危险。

云贵联军未能完成收复川东门户的重任,徐阁老的诱敌计划,让自己陷入绝地。

朝廷派出的援军,刚走到一半就被关中叛军给拖住了脚步,一时半会儿无力向蜀地提供支援。

镇远侯从湖广派出的援军,也被挡在了夔门之外,无法向川中迈进。

为了不给叛军留下反扑的机会,陛下派人送来密旨,责令我们尽快剿灭傅逆叛军。”

说到后面,舞阳侯的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和徐文岳有矛盾不假,但那只是一时的意气之争。

就算要报复对方,也不能搭上整个蜀地。

此刻朝廷援兵进不去,被困成都府的徐阁老,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自救。

想要朝廷全力增援,那要等平定了傅逆乱军后。

朝廷先江南后蜀地的战略布局,肯定是没错的。

可是对被困的徐阁老一行人来说,就显得有些残酷,相当于被朝廷给放弃了。

揉了揉额头,李牧也暗自叫苦。

本以为剿灭了卫逆之后,自己就可以在后方躲清闲,全力准备征讨安南。

听舞阳侯的意思,明显是希望他能再次上前线指挥大军,以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剿灭傅逆叛军。

这么一来的话,攻伐安南的时间,必定会向后面推迟。

“总督大人,等到秋粮入库之后,您就带兵亲征傅逆吧!

官军同时从湖广、江西、浙江三路,向叛军发起全面进攻,辽东那帮家伙也会跟着趁火打劫。

四路围攻一起展开,叛军肯定招架不住。

不用理会敌军调动,直接稳扎稳打,逐步向前推进,压缩叛军的战略活动空间。”

李牧想了想说道。

点子他可以出,帮忙指挥大战也能商量,但主帅的位置,他真心没有兴趣。

有时候功劳太大,也是一种麻烦。

不推几个名将出来,淡化自己的存在感。

后面想图谋世镇安南的差事,可就难啦!

理智告诉他,封建王朝扛不过小冰河时代。

无论大虞的文臣武将们如何努力,面对层出不穷的天灾人祸,最后都只能接受现实。

想要为王朝续命,要么放弃北方南迁,要么开辟新的粮仓。

看似有两个选择,其实一个也没有。

大虞朝的底色,决定了这不是一个为了延续统治,就能抛弃责任偏安一隅。

开辟新的粮仓,以大虞现在的组织动用能力,时间上根本完不成。

搞不好粮仓没开辟出来,国家先被拖垮了。

毕竟,大虞官僚体系太过“清廉”。

连军费都敢克扣,更不用说行政上的开销。

朝廷划拨出去的经费,最后落到具体实处的能够有两三成,都算是官员有良心。

甚至有时候经费还没出京师,就被上面瓜分一空。

李牧现在图谋安南,也只是想夺取最精华的红河平原,然后再慢慢进行蚕食吞并。

一口吞下整个安南,那是会噎死的。

对一方诸侯来说,这份基业足够割据一方。

想要填上大虞的粮食缺口,那就是杯水车薪。

估摸着夺下整个中南半岛,并且开发出来,才能补上北方各省粮食绝收的坑。

“让我担任主帅可以,但你必须随军指挥。

这场战争太过关键,只能胜不能败。

三路大军联合作战,动员的总兵力足有三十万。

我们从江西出兵,位置正好居中,要负责协调统筹两翼联军。

老夫自认为做不到,你岳父和你叔父,同样没有把握。

整个大虞朝,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人寥寥无几,大获全胜的更是只有你一个。”

舞阳侯的话音落地,李牧还没做出反应,一旁的郑嘉荣却被吓了一跳。

原本以为父亲自诩军事才能匮乏,只是谦虚之言。

毕竟,外界都把舞阳侯吹上了天,还有一身的显赫战绩,怎么看都是当世名将。

可眼前这一幕却告诉他,自家父亲真没能力指挥大兵团作战,就连另外两位勋贵系大佬,同样没有把握。

短暂失神之后,郑嘉荣瞬间明白为啥自家父亲,要把他送过来学习。

“好吧!”

李牧略显迟疑的答应道。

终归是躲不过去,结硬寨打呆仗,同样是需要考验将领军事能力的。

三十万大军联合作战,如果主帅能力不济,恐怕连自家部队在什么地方都搞不清楚。

事实上,大虞朝指挥过军队人数最多的统帅,还是担任五省总督时期的徐文岳。

只不过他的军事能力有限,在部队调动上经常出问题,没少吃叛军的亏。

幸好当时的叛军,同样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双方菜鸟互啄,才没有一败涂地。

后面靠李牧在后面捅了叛军一刀,收复了大片失地,才勉强能对外宣布会战胜利。

相较于之前,现在的叛军早就脱胎换骨。

叛军不缺人,前面大的军事行动,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

纵使全是乌合之众,能够把部队调动起来,也锻炼了主帅的指挥能力。

换其他人上去,搞不好真的会吃大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