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阎易的详细谋划下,他们采用决水围城之法将巨平关淹没了将近一半。
巨平关守将郝珞见此情形,心知大势已去,这座关卡已然难以坚守。
无奈之下,他只得下达撤军命令,带着残兵败将匆匆逃离。
而此时,阎易再次向太子进言,提议让马缘率领一队精兵乘胜追击郝珞的部队。
马缘得令后,立即率领部下如离弦之箭般追杀过去。
起初,一切进展顺利,但当追到中途的时候,马缘忽然察觉到情况有些不太对劲。
凭借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马缘敏锐地意识到前方可能设有埋伏。
于是,他当机立断,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并迅速指挥队伍向后撤退。
就在此时,郝珞率领着大军如猛虎下山般冲杀而出,喊杀声震耳欲聋。
然而,由于马缘反应迅速,果断下令撤军,因此并未给秦军带来过多实质性的损失。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后,秦军最终成功地完全占据了巨平关,这座战略要冲从此落入了他们的掌控之中。
随着巨平关的失守,方州已然门户洞开,无险可守。
对于一心想要凭借此次战功堵住悠悠众口、顺利迎娶公主的阎易来说,这本应是一个值得欢庆的时刻。
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等待他的并非赞誉与嘉奖,而是来自朝堂之上群臣们更加严厉的抨击和指责。
他们指责在这场战役中,阎易为了取得胜利不择手段,采取了放水淹城的策略。
虽然此举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却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水源系统,导致上下游众多百姓无法正常获取生活用水,同时也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大臣们纷纷上书弹劾阎易,斥责他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民生大计的行为。
阎易满心委屈和郁闷,他本以为自己此番立下赫赫战功,可以一雪前耻,让那些曾经嘲笑和质疑他的人闭嘴。
没曾想事与愿违,不仅未能如愿以偿,反而招致更多的批评之声。
无奈之下,他只得向太子白柏求助,恳请能与他一同留守巨平关,以期日后攻打方州时再度建功立业,挽回自己的声誉。
白柏心中自然也是渴望能够积累更多功勋,以便在朝中树立更高威望。
他顺水推舟答应了阎易的请求,并将这件事情详细禀报给了秦帝白任。
当白任收到这份奏章时,不禁哑然失笑。
阎易至今仍未领悟到,朝堂上下之所以如此强烈地反对他迎娶公主,其根本原因在于阎家势力过于庞大,且所立功劳甚多。
如果再让阎易娶得公主,那阎家在朝中的地位必将愈发难以撼动。
阎易在前线展现出的卓越才能越是耀眼夺目,那来自朝堂之上的反对声浪便愈发汹涌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