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群山之中,最后一支负隅顽抗的蛮部终于放下了武器,选择归顺朝廷。
这个重要的时刻,一场盛大的归顺仪式正在举行。
年轻的蛮部首领站在人群中央,他的目光紧盯着前方,那里摆放着一枚象征着朝廷权威的“抚蛮印”。
这枚印纽上缠绕着鲜艳的红绸,而这红绸的颜色,正是用当年盟誓火塘的灰烬染就而成。
当首领缓缓地伸出双手,接过这枚“抚蛮印”时,全场一片肃穆。
山风吹过,带来了一丝淡淡的草木香气,也似乎带来了当年萧谨腾在服蛮滩上的誓言回声:“汉蛮共土,日月同天。”
这句誓言,仿佛穿越了时空,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它见证了汉蛮之间的和解与融合,也预示着这片土地将迎来新的繁荣与发展。
后世的史家们对大周天启年间西南之治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认为,这一时期的治理策略开创了华夏边疆经略的新篇章,其关键在于“刀犁盟誓,春风化雨”这八个字。
刀,代表着武力与威慑;犁,则象征着农耕与生产。通过武力的展示和盟誓的约束,朝廷成功地收服了蛮部,实现了边疆的稳定。
而春风化雨般的政策,则让蛮部逐渐融入了华夏文明的大家庭,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天启十三年,春深时节,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在澜沧江畔的官道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送别心中敬仰的人。
这条官道平日里虽然也有行人往来,但从未像今天这般拥挤不堪。
道路两旁,各族百姓们早已站满了,他们有的手捧鲜花,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出绚烂的色彩。
有的高举彩旗,鲜艳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还有的人吹奏着各种乐器,悠扬的乐声在空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
人群中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大家互相交谈着,谈论着对这位即将远行之人的祝福和期望。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声为这热闹的场面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氛围。
整个官道都被前来送行的人们所占据,一眼望去,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这壮观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人们对这位远行之人的深厚情谊和崇高敬意。
晨曦初露,薄雾未散,给这片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顺宁城外十里长亭处,彩旗飘扬,迎风招展,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活力。
鼓乐喧天,锣鼓齐鸣,欢快的节奏让人心情愉悦,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清晨的阳光洒在官道上,照亮了道路两旁的人群。
汉家老农们满脸笑容地捧着新收的稻穗,这些稻穗饱满而金黄,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傈粟妇人们手提药囊,药香四溢,她们是这片土地上的医者,用自己的医术守护着人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