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那件事能不花钱?
所有的一切,都靠这十万两,怎么可能够?
税收不来,老朱和朱棣不难想出来原因。
全国各地都反了,找谁收税,难不能反贼还能给朝廷纳税?
此时的朱楠,用可伶的眼神看了崇祯一眼,幽幽叹息一声。
“若是崇祯生在太平年月,他或许可依靠他的勤勉,成为一个不错的守成之君。”
“可惜,他终究是生错了时代,最后难逃披发覆面,自缢殉国的下场。”
当听到大明最后一任皇帝,是这种下场后。
老朱和朱棣,再度唏嘘不已。
不管怎么说,崇祯终究是他们血脉后裔。
朱楠想起崇祯这一生,也忍不住感慨起来。
“天启七年,崇祯那个躲在深宫的木匠皇兄驾崩,由于没有子嗣,兄终弟继。”
“刚登基,诛杀阉党魏忠贤,将朝中风起,一扫而新。”
“那个时候,任谁也想不到,他会成为大明的亡国之君。”
“而他,也有一颗中兴大明之心。”
“登基之后,披星戴月,宵衣旰食,勤政不坠,颇有太祖风采。”
“可时运不济,虽然勤勉政事,奈何能力远不及爹和四哥。”
“最后落的一个身死亡国的下场。”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崇祯这个皇帝,都不能说是一个昏君。
他是真的想当好一个皇帝,也肯付出努力。
时运不济这些外部因素暂且不提。
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刚愎多疑,最爱反复横跳。
可这些,从根来说,他还是天真单纯,容易相信他人。
当年袁崇焕,言称五年平辽。
他给予其最大的支持和信任,就连袁崇焕斩了毛文龙,都是轻轻揭过。
谁能想到,袁崇焕非但五年没有任何建树,反而让鞑子打进关内,包围了北京城。
结果袁崇焕在京都保卫战中,两个月时间将鞑子打的落花流水。
这事搁谁,谁心里不多疑。
你袁崇焕,五年时间要钱要粮,割据一方,结果浪花都没看到一朵。
可在京都保卫战,两个月时间给鞑子沉痛一击。
你这是有能力,还是没能力?
能打,还是不能打?
或者说,是要拥兵自重,等天下糜烂之时,携兵进京,改换天地。
后来,对洪承畴也还是如此。
要啥给啥,结果洪承畴反过头来,直接投降鞑子。
给皇太极带了一顶绿帽子。
连连碰到这事,换谁谁不多疑。
说白了,崇祯多疑的毛病,就是在外部巨大压力下,连续被背叛。
各种失败消息不停传来,被打击到怀疑人生的程度了。
简单来说,就是不自信了。
总是怀疑,自己做的这个决策对不对。
如此,哪里能够看清局势发展,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搞到最后,建奴建奴打不过,闯贼闯贼剿不灭。
哪怕用了尽了浑身解数,却仍回天乏术。
越努力,局势就越糜烂。
如此,更加陷入到深深的自我怀疑当中。
想到这些,朱楠突然赞许的看了崇祯一眼,幽幽开头道。
“大明虽已亡国,可崇祯这小子,没丢了咱们老朱家的风骨。”
“算是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